首页

万万原创 踩踏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09:27:05 作者:落实1200万就业目标!“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”解读→ 浏览量:96855

  稳就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,日前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中央编办等5部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》,20条举措明确了新时代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路径。

  5部门20条举措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

  围绕“为谁服务”,意见提出要健全均等普惠的服务机制。具体来说,就是进一步强化常住地、用工地就业公共服务责任,为城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公共服务。统一服务事项标准,制定省级统一的服务清单,推行全国统一的标识标语等视觉识别系统。合理布局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,深入开展就业公共服务合作,促进区域服务协同。

  围绕“服务什么”,意见提出要完善功能完备的服务内容。主要是对群众在求职创业过程中,接触较多的职业介绍、创业服务、失业登记、就业援助、政策落实等事项,明确了具体内容和服务要求。

  围绕“怎样服务”,意见提出要推行帮扶精准的服务模式。从服务对象的发现识别、服务需求的摸排判断、服务内容的分类组合、服务结果的跟踪问效四个环节,形成闭环式的就业服务。

  围绕“谁来服务”,意见提出要打造基础巩固的服务格局。一方面,全面提升市县机构综合服务能力,提供全链条就业公共服务。另一方面,扎实推进基层服务网点建设,打造“15分钟”就业服务圈,提供“家门口”的就业服务。

  围绕“服务提效”,提出要强化数字赋能的服务方式。重点是加强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就业服务领域的应用,提供更加智能、更加便捷、更加高效的就业服务。

  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

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目标,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就业公共服务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,要以高质量的就业服务,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
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当前,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,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。促进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匹配,是就业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。

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 黄俊梅: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,能够帮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降低求职招聘成本,提高对接匹配效果,缓解结构性矛盾。

  与此同时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,反映到就业服务领域,就是信息服务更全面,职业指导更专业,就业创业服务更精准。

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 黄俊梅: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理念创新、模式创新、手段创新,创造出大量可复制推广经验做法。需要我们从部级层面,梳理、总结和提炼,加强顶层设计,在全国推广应用。

  落实落细 提升就业服务实效性可及性

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各地将加快落地20条举措的重点事项,试点创新事项,提升就业服务的实效性可及性。

  国家将加紧指导地方制定省级统一的事项清单,因地制宜落实服务标准,完善服务内容,同时针对重点群体推出个性化“就业服务包”,开展分层分类服务。同时强化网点布局,提升就业服务的可及性。

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 黄俊梅:指导市县机构加强全链条服务,建立联系基层、支持基层机制,同时多措并举健全基层服务网络,倾力打造“15分钟”就业服务圈。

  各地还将着力加强就业信息资源库建设,支持“大数据+铁脚板”模式应用,同时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,支持人岗精准、高效对接,实现数智就业服务。培养一批职业化人员队伍,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。

  (总台央视记者 陈钰洁 闫素 常江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新华社七篇述评,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与启示

11月11日,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举行新闻发布会,通报该院及辖区院在开展“检护民生”专项行动中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况,并发布7件典型案例。

“先当学徒后当工”,学徒期的劳动权益咋保障?

大连市气象台21日连续多次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及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,预计21日夜间到22日白天,大连地区西部沿海、南部沿海偏北风6到7级、阵风8到10级;大连市区局部将出现道路结冰,对交通有影响。

中国科技馆首部原创沉浸式戏剧《华夏之光—文明的烛火》开演

除此之外,该市还将进一步压缩检疫审批许可时长,对符合条件的进出口食品检疫审批申请项目实行“即报即批”;进一步提升鲜活农产品通关效率,强化“附条件提离”政策宣贯,设立进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查验“绿色通道”,实施7×24小时预约查验。

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2024年第一批典型执法案例(非煤矿山)

商务部数据显示,在第六届进博会上,超400项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服务集中亮相。记者看到,技术装备展区和汽车展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,国内外企业纷纷亮相自己的新产品、新技术,带来相关领域最新应用。

黑龙江有264.3万技能人才 力争2035年培养50名“大国工匠”

以阵地培育工程为例,杭州先后打造“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”“马叙伦历史资料陈列馆”“杭州科技职业学院陶研馆”等为代表的多党合作传统教育基地,积极发挥206个民主党派“成员之家”功能作用,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、实效性和鲜活力不断增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